梅雨季节的南风总带着股化不开的黏腻,我蹲在老家堂屋的长凳旁,鼻尖先于视线捕捉到那股熟悉的酸香。玻璃罐被爷爷摆在八仙桌最靠里的角落,阳光穿过木格窗棂,在罐口凝结的水珠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斑,罐里的豆角像一群蜷缩的绿翡翠,浸泡在琥珀色的卤汁里,连带着整个屋子都染上了南方夏天独有的潮湿气息。
爷爷的玻璃罐是个有些年头的老物件,罐口边缘磕掉了一小块瓷,露出底下青灰色的陶胎。每年立夏刚过,他总会把罐子从橱柜顶层取下来,用滚烫的米汤反复冲洗三遍。我趴在灶台上看他佝偻着背,袖口挽到肘弯,露出胳膊上被岁月揉出的褶皱,像老树皮般包裹着嶙峋的骨头。“罐子得透透气,” 他总说,布满老年斑的手抚过罐身,“就像人到了夏天,得松松筋骨。”
选豆角是门讲究活。清晨五点多,露水还没被太阳蒸干,爷爷就提着竹篮往菜园走。他种的豆角是本地品种,细瘦的藤蔓攀在竹架上,结出的豆角短而饱满,捏在手里能感受到圆润的弧度。“要选这种带点弯的,” 他教我辨认,指尖掐断一根豆角,豆荚裂开时发出清脆的 “啵” 声,“直挺挺的性子太急,泡出来容易软塌。” 竹篮很快堆起青绿色的小山,沾着的泥点混着露水,在篮底洇出深色的痕迹。
展开剩余71%处理豆角的过程总在堂屋进行。爷爷搬来那张掉了漆的竹编圆桌,我搬个小板凳坐在对面,看他把豆角剪成两指长的段,指甲在豆荚上留下浅浅的压痕。剪好的豆角要摊在竹匾里暴晒,阳光最烈的午后,竹匾被架在两条长凳上,豆角在高温里慢慢失去水分,边缘卷成好看的波浪。爷爷会不时翻动它们,嘴里念叨着 “晒得半干正好,太干了没嚼头,太湿了容易坏”。潮湿的空气里,豆角的青涩气味渐渐变得温润,混着泥土的腥气,成了南方夏天独有的味道。
腌料的调配是爷爷的独门手艺。他从不称分量,全凭手感和经验。粗盐要撒在手心搓匀,直到颗粒变得细碎;花椒和干辣椒是前一年晒干的,放在石臼里捣出香味;还有必不可少的冰糖,要敲成小块,据说能让酸味更柔和。我总爱蹲在石臼旁,看他握着木杵慢慢研磨,花椒的麻香混着辣椒的辛烈,在潮湿的空气里弥漫开来,连墙角的蜘蛛网都仿佛染上了味道。
装罐的时刻最让人期待。爷爷先在罐底铺一层腌料,再码一层豆角,手指轻轻按压,直到豆角之间没有空隙。阳光透过窗棂斜斜地照进来,能看见他鬓角的汗珠折射出细碎的光。一层腌料一层豆角,直到离罐口还差两指的距离,最后浇上晾凉的开水,水面要刚好没过豆角。“留些空隙给它们喘气,” 爷爷用干净的纱布擦去罐口的水渍,“就像人夏天穿宽松的衣裳才舒服。”
封口要用玻璃盖,盖沿缠一圈浸过白酒的纱布,再用绳子扎紧。爷爷会把罐子搬到朝北的窗台,那里晒不到太阳,又能透点风。“得让它们在凉快地方慢慢发酵,” 他每天都要去看一眼,有时会轻轻晃一下罐子,听里面咕嘟的声响,“就像看着小孩慢慢长大。” 潮湿的南方夏天里,罐子里的豆角在悄悄变化,从鲜绿变成暗绿,卤汁也渐渐染上琥珀色,酸香透过纱布一点点渗出来,勾得人总想去掀开盖子看看。
大约半个月后,酸豆角就腌好了。爷爷会选个晴朗的早晨开封,玻璃盖刚拧开一条缝,酸香就迫不及待地涌出来,带着点微辣和酒香,瞬间驱散了梅雨季的闷湿。他用干净的筷子夹出一些,放在白瓷碗里,淋上少许香油,就是最好的佐餐小菜。我总爱捧着碗蹲在门槛上,酸豆角的酸爽混着米饭的清香,辣得舌尖发麻,却又忍不住再夹一筷子,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,心里却觉得无比清爽。
那些年的夏天,饭桌上总少不了这碗酸豆角。闷热的傍晚,奶奶煮一锅稀粥,配上酸豆角和蒸南瓜,就是一家人最简单的晚餐。爷爷喝酒时,会夹几根酸豆角下酒,酒液滑过喉咙,酸香留在齿间,他眯着眼睛咂咂嘴,说 “这才是夏天该有的味道”。有时邻居来串门,奶奶会端出酸豆角招待,大家边吃边聊,说今年的雨水多,说谁家的豆角长得好,酸香混着说笑声,在潮湿的空气里久久不散。
后来我到北方上学,夏天再也没有南方那种黏腻的潮湿,却总在闷热的夜晚想起爷爷的酸豆角。有次在超市看到瓶装的酸豆角,买回去尝了尝,酸味尖锐得像冰锥,少了那份温润的厚重。打电话给爷爷,他说 “外面的东西哪有家里的实在,没经过咱这梅雨季的潮气,发不出那股子味道”。电话那头传来蝉鸣和风扇转动的声音,恍惚间,我仿佛又闻到了玻璃罐里的酸香,混着南方夏天的潮湿,在记忆里愈发清晰。
去年夏天回老家,爷爷的菜园还种着豆角,只是他已经没力气搬那张竹编圆桌了。我学着他的样子选豆角、晒豆角、调配腌料,玻璃罐还是那个磕了口的老物件,放在朝北的窗台上。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,在罐口的水珠上折射出光斑,像许多年前一样。腌好的酸豆角开封那天,爷爷坐在轮椅上,夹起一根慢慢嚼着,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意:“还是这个味道,还是咱这南方的夏天。”
潮湿的南风从敞开的门里吹进来,带着菜园的青草气和远处稻田的稻香。玻璃罐里的酸豆角在卤汁里轻轻晃动,仿佛在诉说着南方夏天的故事。原来那罐子里泡着的不只是菜,是爷爷的时光,是老家的夏天,是我走到哪里都忘不掉的牵挂。
发布于:上海市双悦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